2025年10月9日至12日,由华中科技大学承办的第十届亚洲计算传热与流体流动会议(ASCHT-2025)在武汉召开。会议汇聚了来自14个国家与地区的7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共300余名师生参与,共同围绕计算传热与计算流体领域的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开幕式由本届大会主席、华中科技大学郭照立教授主持。yl23411永利集团院长罗小兵教授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学校始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推动计算传热领域创新成果的突破,高度重视并持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助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科研人才。陶文铨院士、韩国西江大学GihunSon教授以及日本东京工业大学Mamoru Tanahashi教授先后致辞,他们一致表示,希望本次会议能够为亚洲地区从事流体与热科学数值模拟、算法开发及应用研究的学者搭建一个跨学科、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国内外学者之间的深入合作。


大会报告环节,在韩国Gihun Son教授和日本Mamoru Tanahashi教授共同主持下,大阪大学Genta Kawahara教授探讨了壁面有界湍流中的热量传递机制;弘益大学Seungwon Shin教授介绍了高精度界面追踪算法在模拟液滴撞击复杂固体几何表面过程中的应用;香港科技大学徐昆教授分享了从稀薄流到湍流的多尺度输运建模与计算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徐进良教授则阐释了超临界流体中着色现象的独立理论。

在随后的分会场报告中,西安交通大学陈黎、南方科技大学王连平、华中科技大学柴振华、韩国科学技术院Dongh-yuk Shin、悉尼大学Chengwang Lei、九州大学Hiroaki Watanabe、印度萨达尔-瓦拉布巴伊国立技术学院Jyotirmay Banerjee、香港理工大学MengNi、越南河内理工大学Quoc Dung Trinh、韩国庆北大学Sanghun Choi、日本东京理科大学Takahiro Tsukahara、新加坡国立大学WenmingYang、澳门大学YanSu、长江大学李敬法等14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主旨报告,报告涵盖了人工智能以及计算传热与计算流体领域方面的研究。

除主旨报告外,会议还设置了33场邀请报告、140场口头汇报以及21篇海报展示。研讨议题广泛,涵盖传热与流体数值计算、CO2减排数值模拟、多组分计算与多相流计算、反应流动数值模拟、换热器优化模拟、工业换热、多尺度模拟与离散方法、人工智能在计算传热与流体动力学中的应用等多个方向。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相关研究方向展开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领域未来发展趋势,为推动计算传热与流体力学在理论、算法与工程应用方面的融合与创新贡献智慧。经学术委员会评审,会议共评选出33项优秀口头报告和5项优秀海报展示。
本次会议有效促进了亚洲地区在计算传热与流体流动领域的理论探索、算法创新与工程实践,推动了学科交叉与国际合作。参会者普遍认为,通过此次交流,不仅拓展了学术视野,把握了国际前沿动态,也结识了众多同行专家,为今后开展合作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